最新推荐
1.清明时节;
2.他是自闭症吗?要怎么办?;
3.【公益】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儿童免费咨询公益活动报名;
4.美希儿童教育怎样针对性纠正儿童感统失调的?;
5.造成儿童感统失调的原因有哪些,家长如何帮孩子改善?;
6.AI智能科技时代儿童感统失调有必要纠正吗?;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价反馈 -> 客户评价
儿童为什么要重视关键期的教育培养?
发布时间: 2021/6/2

      什么是关键期?


      关键期  指对特定技能或行为模式的发展最敏感的时期或者做准备的时期。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某些行为在适当环境刺激下才会出现的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缺少适当的环境刺激,这种行为便不会再产生。


      举个例子:


      1935年,奥迪利亚动物习性学家劳伦兹用鹅做了一个实验。鹅妈妈在孵蛋,到了小鹅出生的时刻,鹅蛋开始破裂,这时,劳伦兹将鹅妈妈抱开,当小鹅从蛋壳里钻出来时,劳伦兹出现在小鹅的身边。之后,这群小鹅将劳伦兹当做了妈妈,排成队跟在他身后。尽管鹅妈妈在一旁“嘎嘎嘎嘎”地呼唤,它们也不理会。小鹅们一路跟着劳伦兹,不管他走到哪里。劳伦兹走上土坡,小鹅们犹豫着停下脚步,劳伦兹挥动下手臂,小鹅们就冲上了土坡,奔向劳伦兹。

     


     

       不同方面的关键期也是不同的。


       这些关键期是不可逆的,一旦错过,终生都无法弥补。

           

                                                    2


      关键期从什么研究中提出来的?


       关键期这一概念  最初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康罗德•洛伦兹(1937)提出来的。


       他在对鸟类自然习性的观察中,发现刚孵出的幼鸟,如小鸡、小鹅等,会在出生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学会追逐自己的同类或非同类,过了这段时间便再也不能学会此类行为或印刻自己的母亲,而这段时间是很短的,故称为人类的关键期,又称最佳期、敏感期、临界期、转折期。


        狼孩的故事


       1920年,美国牧师幸格在印度发现了两个由狼群哺乳成长的“狼孩”。

      小女孩两岁,不久死去了,大一点的女孩八岁,幸格给她取名为卡玛拉, 她们的生活习性和狼一样,不会双脚站立、只会四肢走路。害怕日光,夜晚嚎叫,爬着走路,用手抓食物。


       在牧师辛苦的照料下,发现小一点的女孩子比大女孩子发展更快(但是,不到一年,小女孩就去世了)。大孩子卡玛拉花了2年学会了站立,4年学会了6个单词,6年学会了直立行走,7年学会了45个单词,学会了用碗吃饭,用杯子喝水。


       到卡玛拉17岁去世时,她也没有学会说话,智力相当于4岁儿童的发展水平。


       这就是家喻户晓的“狼孩”故事,因为剥夺了早期的教养环境,后期无论如何追赶,孩子也难以抵达普通人的水平。


      心理学家用此案例来佐证“关键期”的重要作用。


      心理学家并将关键期的研究借用到儿童早期发展的研究中,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例如:


      0—3岁是儿童心智发展的关键期;


      0—12岁是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3—6岁是儿童性格培养的关键期;


     6—12岁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


                                               

                                                      3


       关键期的意义是什么?


       人类的某种行为和技能、知识掌握在某个特定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正面或负面影响,如果某种能力在关键期得到科学、系统的训练,则会促进相应的大脑组织结构的优势发展,那么,这种能力也将得到最佳的开发。


       一旦错过或是在关键期得到的不是科学的错误影响,则会造成大脑相应脑组织结构的发育不足,这将带来脑功能的发展缺陷,外在的表现为人的一些能力和行为以及综合心理素质等发展严重落后。


       你现在翻开任何一本发展心理学的科普书或者教科书,里面都会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段,讲解孩子的神经系统、感知觉、思维、情绪、社会性、行为等特点和规律,它们互相影响,又共同构建了孩子的“发展”。这就是规律。


       有的人可能说,还是敏感期最简单,到了什么年龄段就告诉求我们做什么就好了,你们搞出来一大堆动作、语言、情感、认知什么的,太复杂了。没办法,人的发展也是这么复杂,如果只用一个解释来归因孩子的成长规律,岂不是以偏概全、误导大家?



        劳伦兹在鹅的研究实现中还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在小鹅出生后的20个小时之内,它们才会有印刻效应,印刻效应是: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鹅,会本能地跟随在它第一眼见到的自己的母亲后面,但是,这个辨认期是有时间的。


       如果在20小时之内,不让小鹅亲近鹅妈妈,也不让它亲近任何活动的物体,过了1-2天,不管是鹅妈妈还是劳伦兹,小鹅都不会亲近,也不会跟随。

也就是说,小鹅辨认母亲的时间,只发生在24小时内,超过它,这一现象不再明显。


       小鹅辨认母亲的24小时,也被称作“关键期”,后来,很多教育学家、心理学家也把关键期也被称为“敏感期”。


      一旦被剥夺了关键期,将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20世纪70年代,美国发生了一起震惊世人的虐童案件。在《关于现代“野孩”的心理语言研究》一书中写到:


      吉妮是人类生命韧性的生动证据。吉妮的父亲十分憎恨儿童,在吉妮的母亲怀头一胎时,他就想绞死胎儿。


      书中写到,第一个孩子出生后,残忍的父亲不能容忍孩子的哭声,就将婴儿扔到汽车房,两个月后婴儿患肺炎死了。


      第二个孩子据说因为呼吸道中的粘液没有排清而窒息,出生后第二天死去。第三个孩子三岁时被祖母救出抚养,现在还活着。


       吉妮是第四个孩子,她没能得到祖母的帮助,在她出生后不久,祖母就被汽车撞死了。


       吉妮出生20个月后,全家移居到祖母的房子。


       从那时起到13岁,她完全被隔离。


 

       书和报纸都具体描写了吉妮当时的生活情景:赤裸的身上套着父亲做的套具,天天坐在一个不显眼的固定位置上,除了仅仅可以移动手脚外没有任何事情可做。到了晚上,如果她没有被忘记的话,就被塞进一个狭窄的硬套,然后关入一个小铁笼里,再用布将笼子盖上。她经常挨饿。


       如果她发出任何声音,父亲马上打他。“他从来没有对她说过话”,书中写到:“他像狗一样向她咆哮。”


       她母亲很害怕自己的丈夫,而且因为自己是个瞎子而不能照顾吉妮。

      

       照料孩子的事情都由吉妮的哥哥去做。但是哥哥遵照父亲的指示,也同样不同妹妹说话。


       他每天迅速安静地给妹妹喂大量的牛奶和婴儿食物。


       吉妮从来听不到任何声音。由于害怕父亲,母亲和哥哥说话的声音都非常非常轻。


       就这样,吉妮被父亲囚禁在小屋12年之久。直到13岁时,她才被外界发现。


       语言专家对她进行了长达7年的语言训练,结果,发现语言训练的效果甚微。


       她一直被观察和反复测试,几百部录像带记录了她的点滴进步。


       在记录中发现,吉妮在获得自由后头七个月里学会了许多词。但她表现得像刚说话的婴儿一样,从一个词到两个词,最后说到了三个词。

 

       尽管语言学家尽了最大的努力去训练她,但她不像正常儿童那样发展。她从来不提任何问题,也不懂任何语法。她的语言发展异常地慢。


       一般宝宝会有语言爆发式发育阶段,但这种爆发式的发展在吉妮身上没有出现。


      四年后,她才开始组词。她讲的话大部分像摘要的电报。


       最后,但她的语言水平表达远比同龄人差很多。


      任何孩子都存在关键期。


      一旦错过这些时期,后期进行追赶相当困难。


      美希提醒:关键期培养事半功倍。但任何教育培养都必须适合孩子的身心发展阶段,切不可照搬。


汪美希
  上一页          下一页

深圳市美希感统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97325号-1   在线评测
服务范围: 
FPC学能感统、父母课程、少儿心理咨询、学习能力评测咨询; 预约 13352919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