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
我的孩子四岁半,性格有点急躁,外向活波,有个性,规则意识较差。不管是幼儿园的老师,还是外面兴趣班的老师都反映,孩子上课老爱插话,我们家长一直提醒,感觉效果不仕。插话的内容往往跟上课内容不相干,有时候说着说着就把自己绕进去,没办法回到正在进行的活动中,影响了自己也影响了其他人,这个爱插嘴的问题怎么引导改正?
解析:
人生是一个充满悬念的故事,而其中最大的“盲盒”莫过于我们会生出一个怎样的孩子。唯一可以预先得知的,就是这个孩子一定不会尽如父母所愿。不难想见,养育孩子注定是充满挑战和惊喜的过程。这位中班孩子的家长,首先,祝贺你抽中了一个能量满满的
外向宝宝!猜想你的育儿生活定然十分热闹:一方面,你不用太花心思就能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喜欢什么、经历了什么,常常忍不住要赞叹: "哇,这孩子太可爱、太好玩儿了! "另一方面,家里有一个情绪浓烈、精力充沛的孩子,也会时常让人筋疲力尽,苦恼于该如何更好地帮助他。接下来,我就问题中的情况,有几点建议与你分享交流。
接纳孩子爱说话的天性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也不存在一招走遍天下的育儿神技,在寻求最佳养育方法之前,要打破先人为主的脆想和猜测,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和需求,接受并尊重这个孩子本来的样子。
学前阶段是儿童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活泼好动、好奇好问是幼儿的天性。中班幼儿的规则意识正在建立,自控能力还比较薄弱。任何情绪情感都表露在外,难以掩饰和隐藏。即使他们被反复提醒举手等待,也很难做到忍住不说。而且,由于思维发展水平的局限,幼儿容易离开学习的主题和内容,不能服从特定的目的和任务,说出一些自以为是、“拐弯跑偏“的话。例如,问孩子: "你有4块糖,给奶奶2块,还剩几块? "孩子答: "奶奶说她怕黏牙,糖都留给我吃! "因此,爱说话又时常“跳针”几乎是每个幼儿再正常不过的表现。
然而,之所以有些孩子给人留下格外“爱插嘴”的印象,主要是个性使然。特别是外向活泼的幼儿,他们往往反应敏捷,表现欲望强烈,脑袋里总有太多好主意急着蹦出来,自由地表达和交谈会让他们觉得快乐而振奋。更重要的是,这类幼儿倾向于“出声思考”,也就是说他们在思考时需要一边说一边想。故而,并不是他们比其他孩子出错更多,而是他们的思维过程就是如此,想到什么都愿意大声说出来,也许常常说不到点上,但他们更乐于尝试和探索。如果用统一的标准让他们安静下来。将一切外放的东西收敛于心,是不适宜、不可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