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的因素
影响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从儿童自身来说,其神经系统与言语机能的成熟、儿童的气质类型和认知能力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第一、儿童神经系统与言语机能的成熟。
不少研究者的研究证明,神经系统的发育直接影响着个体自我控制的形成和发展,大脑皮质抑制机能的成熟是儿童调节和控制自身的生理前提。如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其大脑皮质的抑制机能还很不成熟,兴奋过程占优势,因而他们往往表现出很强的冲动性,生气时就发怒、大哭。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大脑皮质细胞也不断发展成熟,随着额叶等区域的成熟,儿童大脑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也渐渐趋于平衡,这就为其自我控制的发展奠定了生理基础。
除神经系统的成熟外,很多研究者将言语调节也作为儿童自我控制产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他们认为儿童不能控制冲动是与其还不能用自我言语指令来抑制自己的行为有关。研究者将儿童用言语来控制行为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于儿童年幼,其行为主要是由照料者来控制的,他们自己缺乏言语控制的能力,如幼小的婴儿;第二阶段,伴随着儿童言语能力的获得和发展,他们开始学着自己运用言语对行为进行调控,但这一阶段儿童的言语还主要是外部言语。如我们常看到儿童在打针时,为了克服其内心的恐惧,口中念念有词:"不怕,不怕"。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言语调控。第三阶段是儿童不仅会用外部言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控,而且其内部言语调控机制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这是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增强的一种表现。
第二、不同的气质类型。
在心理学上,按照传统可以将人的气质主要划分为四类: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和多血质。不同的气质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表现出很大的差异。粘液质的人不灵活,内向,情绪兴奋性弱,反应速度缓慢;胆汁质则兴奋比抑制战果优势,外向,情绪兴奋性强,反应速度很快;抑郁质的人虽然兴奋性强,但情绪抑郁,反应速度慢,不灵活;多血质则兴奋性、灵活性、反应性都很强。不少研究发现,气质中的抑制性、冲动性、注意时间的长短等与儿童的自我控制表现水平间存在着较高的相关。相对来说,粘液质的人最善于克制自己,自我控制能力强,而胆汁质的人则多冲动、好斗、易激动。因此,儿童不同的气质类型是影响其自我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儿童认知的发展。
儿童自我控制行为的出现,一个首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具有自我控制的意识,也就是儿童必须在认知上形成明确的观念,认识到应该自己管住自己。而儿童自我控制意识的形成是与其对制度、规则的清楚认知以及自身行为对自己及他人的影响的认知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在规则认知或行为后果认知的基础上,儿童出于对规则、制度的遵守,或者是为了避免由于自己行为对自己与他人造成的不利影响的出现而抑制自己的冲动,抵制外界的诱惑,从而表现出自我控制的行为。因此认知的发展会影响到儿童自我控制行为的产生。
此外,儿童是否掌握适宜的自我控制策略也将影响其自我控制表现。而儿童自我控制策略的获得又是与儿童相关认知能力的发展为基础的,如延迟满足、注意力转移等与儿童的注意、思维、想象、记忆等能力都密不可分。
|